家用盆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家用盆厂家
热门搜索:
技术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技术资讯

趣说中国古代马拉松

发布时间:2020-07-13 14:50:10 阅读: 来源:家用盆厂家

夸父追日的故事。

“健足欲追千里马,罗衫常惹尘埃,神行太保术奇哉。程途八百里,朝去暮还来。”古人对于“马拉松健将”,常不吝赞叹,像这一句,便是120回本的《水浒传》对“神行太保”戴宗的称颂。

而在《说岳全传》里,也有张保、王横两位长跑好手。80回本中,“岳爷把马加上一鞭,只见唿喇喇一马跑去,有七八里才止。那王横、张保两个放开脚步,一口气赶上来。王横刚赶到岳爷马背后,那张保已走过头去了,只争得十来步远,岳爷哈哈大笑道:‘你们两个,真是一对!这叫做马前张保,马后王横也!’”其中的王横,“挑了三四百斤的担子,一日还走得三四百里路”。而比他跑得更快,还“挑得五六百斤的”的张保,在书中最初的身份,正是后来被贬万宁的宋相、“海南五公”之一的李纲的家将。

虽然说,小说终归是小说,但是文学源于生活。在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与岁月留痕的志书史册间,海南古人与“马拉松”的趣说,也呼啦啦地迎面跑来……

海南民间传说里的“马拉松”

没有翅膀,便要努力奔跑。

无论是上古时期人类对于自然的探索,还是原始部落的狩猎与战争,“奔跑吧,兄弟”必不可少。如《山海经》《列子》《淮南子》中均载有的神话“夸父追日”,便可看作是一场人类认识自然、挑战自我的“马拉松”,尽管悲壮,但富激情。黎族民间故事《鹿回头传说》中,英俊的海南猎人翻越了九十九座山、涉过了九十九条河的九天九夜“马拉松”之旅,亦蕴含了丰富的自然信仰与英雄崇拜,既有力量,更具温情。

在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《黎族民间故事选》和海南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《黎族民间故事大集》中,更不乏长跑豪杰。如勇敢的青年帕拖为了保护美丽的妻子,并让人间、海国再不遭害,就“爬了一座高山又一座高山,过了一条河流又一条河流,走了一个白天又一个白天”,终于剿灭了为非作歹的老鹰精;打猎能手阿虻和妻子邬鲜,为了躲避峒主山甲的侵扰,也“翻过一座座山岭,越过一条条深涧,走过一条条小道,也不知走了多少路,终于来到了一座高高的山上”,并有缘得到了金黄色的山兰稻种子;青年阿洛为了救回心上人阿香,同样“一连走了三天三夜”,“又越过尖岭,来到巍峨挺拔的毛感山”,求得金龙的帮助……

奔跑,让我们更有力量。对于长跑英雄,史书同样不惜笔墨。即便是暴君夏桀、殷纣,《史记·律书》也有他们“足追四马,勇非微也”的描述。再如道光《琼州府志》载,三国时期,吴大帝孙权派遣将军聂友、校尉陆凯以三万兵力征战珠崖、儋耳,并任命聂友为珠崖太守、陆凯为儋耳太守。而最开始慧眼识聂友并积极推荐他的吴国名臣虞翻,在《中国体育通史》中,便被考证为长跑好手,能与奔跑的马儿并驾齐驱,被浓墨重彩地记入史册:“翻能步行,日行二百里。自征讨以来,吏卒无及翻者。明府试跃马,翻能疏步随之。”

趣说苏东坡和“马拉松”

不想失败,便要努力奔跑。

对于谪居海南的北宋文豪兼政治家苏东坡而言,“九死蛮荒终不悔,兹游奇绝冠平生”,流放天涯,又何尝不是一场人生的马拉松呢。

“马拉松”的名称,源于公元前490年希腊波斯战争中的马拉松战役。或许是冥冥中的巧合,北宋绍圣四年(1097年)至元符三年(1100年),远在东方的苏东坡,在儋州的客居生涯中写下了十六篇“海外论”,论管仲、论伍子胥、论范蠡、论商鞅……其所论之人,大多与军事有关。其中,不乏长跑拥趸。

以管仲为例,其在《管子·兵法》中提出的“进退若雷电”“逐退若飘风”,和练兵“五教”的“第三教”——“教其足,以进退之度”,便是要求士兵们要练习奔跑技能,要跑得快、跑得远。伍子胥协助吴王阖闾的练兵,也取得了“奉甲执兵,奔三百里而舍焉”的效果,即经过训练,吴国的将士已经具备了很强的奔跑能力,可以一口气全副武装地奔袭300里,相当于今天的105公里。而商鞅力荐秦国变法后,秦国也逐渐涌现出了一批善于疾驰冲击的“锐士”,以致荀子在《议兵》中感慨道:“齐之技击,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;魏氏之武卒,不可以遇秦之锐士。”的确,古时的人们为了赢得部落、政权、国家间的胜利,对于将士的长跑能力颇为重视。《中国体育通史》就载,早在“夏、商、西周时期”,“这一类运动形式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特色了。当时,统治者很重视对武士的长跑训练,经常采取各种手段训练武士的长跑技能。”西周令鼎上的铭文,也记载了周成王奖励能与马车并驾齐驱的“飞毛腿”的故事。而其后的历朝历代,同样把长跑作为军人的必修课,并留下了“兵贵神速”“逾高绝远”“轻足善走”等与善跑相关的成语。

苏东坡所在的大宋,也有《宋史·兵志》为我们还原了当时的规定:招募兵丁,“先度人才,次阅走跃”;提拔士兵,“有司先阅走跃”。北宋官修的军事著作《武经总要》中,也要求步兵要先选出“马拉松”好手,“先以强力疾足、负重能走者三千人,次能射远趋二百里者三千人,次能射亲(射中靶)者四千人,次但能射远者四千人,次壮硕轻勇能格斗者一万人,总二万四千人。”

元帝图帖睦尔和“马拉松”

狭路相逢勇者胜,勇者相逢智者胜,智者相逢先者胜。

遭遇战、奔袭战、追击战……硝烟四起之时,确显善跑之威。不过,古时的长跑好手,并不仅俏于军事,在驿站传递等民用事业上,他们也颇有市场。像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“马前卒”,最初说的便是在高级官吏的马车前吆喝开路的“伍佰”,需要有速度、有耐力,能与马车一较高下。

苏东坡遇赦北上231年后的1321年,海南岛又迎来了一位特殊的流放者——元代当朝皇帝硕德八剌的堂弟图帖睦尔。虽说被遣,但是由于心态平和,其在琼州倒也“越历年岁,有安无苦”,甚至还有传说称他邂逅了陈谦亨元帅的侍女、“通词翰、善歌舞,声色并丽”的青梅,并在南雷峒主的帮助下,留下了一段情爱佳话。想来,“既来之则安之”的他,在天涯之时应该从未想过,他竟能于1328年登基改元,并多次享受众多“马拉松”高手的膜拜。

元代的“马拉松”大赛,实际上叫做“贵由赤”,与现代马拉松运动相比,更需“马力”。两条比赛线路的距离,都比42.195公里远出很多。元末明初陶宗仪所著的《南村辍耕录》载:“贵由赤者,快行是也。每岁一试之,名曰放走,以脚力便捷者膺上赏。”“在大都,则自河西务起程;若上都,则自泥河儿起程。越三时,走一百八十里,直抵御前,俯伏呼万岁。先至者赐银一饼,馀者赐缎匹有差。”180里的距离,要在三个时辰即现在的6小时内跑完,并到皇上面前跪拜祝福,即便是如今的专业运动员,恐怕也不容易做到呢。

而对于这些健儿,不仅图帖睦尔会给予相应的赏赐,文人墨客也争相咏颂。譬如“以布衣幞被,岁走万里”的元代诗人杨允孚,在《滦京杂咏》中,就记录了一次丞相府家将勇夺第一的赛事:“九奏钧天乐渐收,五云楼阁翠如流。宫中又放滦河走,相国家奴第一筹。”而被图帖睦尔任命为两淮都转运盐司使的元朝文人许有壬,也挥毫《贵由赤》:“健步儿郎似籋云,铃衣红帕照青春。一时脚力君休惜,先到金街定赐银。”元末明初的张昱,亦作《辇下曲》赞:“放教贵赤一齐行,平地风生有翅身。未解刻期争拜下,御前成箇赏金银。”从这些字里行间,我们不难看出,成功“转型”为体育赛事后,早在元代,“马拉松”便受到了上至皇亲国戚下至平民百姓的热烈欢迎呢。

“沧海何曾断地脉,白袍端合破天荒”,苏东坡恐怕绝难想到,在他为弟子姜唐佐题下这一诗句的时候,又一位海南人,会在800多年后,身披“白袍”再破天荒。他便是文昌人陈昺德。1927年,在一次全国性的运动会上,他获得了万米长跑冠军。

一“马”争先,万“马”奔腾!海南,“马”不停蹄!(记者 郑彤)

东莞定制西装

克拉玛依工作服制作

惠州西装订做

绍兴定做工服